5.临终病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即否认期、愤怒期、磋商期、沮丧期、接受期。
(4)理性行为理论。
4.危机是一个人重要的生活目标遇到障碍,利用常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无法解决问题时,引起的日常生活的混乱及瓦解。
7.费尔斯特和霍克提出临终病人家属的七大需要:(1)了解病人病情、照顾等相关问题的发展。(2)了解临终关怀医疗小组中,哪些人擅长照顾病人。(3)参与病人的日常照顾。(4)知道病人受到临终关怀医疗小组良好照顾。(5)被关怀与支持。(6)了解病人死亡后相关事宜(处理后事)。(7)了解有关资源:经济补助、社会资源、义工团体等。
(1)年龄。(2)宗教文化背景。(3)性别角色。(4)家庭经济状况。(5)社会支持系统。(6)丧失的性质。(7)所丧失的人、物与个体关系的密切程度。
情感交流阶段:交往双方有了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并期望引起对方的共鸣和关注的阶段。
8.沟通交流的层次:(1)礼节性沟通:是沟通的最低层次。(2)陈述性沟通:“我伤口疼”。(3)分享性沟通:是一种除了沟通信息,还交流个人想法及判断的沟通层次。(4)情感性沟通。(5)共鸣性沟通:沟通的最高层次。幽默是人际间沟通的润滑剂。
(1)意义:帮助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决策,为服务对象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在临床工作中,护理程序为解决护理问题提供了科学方法,为护理人员的思维提供了结构框架。评判性思维能使临床护理人员在护理程序的各个步骤中做出更加合理的有效决策。评判性思维既可以是对一个待定的服务对象或临床情境做出判断,也可以是对选择最好的干预措施做出决策。
5.护患道德关系是非技术性的护患关系中最主要的内容。
第六章 科学思维方法与临床护理决策
(4)各需要层次满足的顺序并非固定不变,一般表现为前后层次之间略有重叠。
文章来源:《护理学报》 网址: http://www.hlxbzz.cn/zonghexinwen/2022/0526/617.html